商机数千亿的海上新“三峡” 会否重蹈光伏行业“大跃进”( 二 )

在《政策》正式公布前,海上风电上网电价要调整的迹象就已经出现了。

2018年5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从2019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和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而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全国海上风电的上网标杆电价是每千瓦时0.85元。

《通知》发布后,为规避2019年的竞争性配置,确保拿到0.85元的上网电价,以江苏和广东为代表的沿海省份,突然掀起争相核准海上风电项目的浪潮。

根据水电水利规划总院的统计,到2020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山东、上海、河北、辽宁等省市,海上风电开工规模总计将突破了7800万千瓦(相当于3.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规模),远远超过《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达到1500万千瓦的目标。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海上风电每千瓦的造价大约16000元。1℃采访人员按此测算,上述78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所需投资额将高达1.2万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