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魅族“失魂”( 四 )

尽管酷派集团现任CEO陈家俊表示 , 此次复牌是新酷派集团的第一场小胜利 , 并且表示9月份酷派将在国内发布新手机 , 尽快发力5G市场 。 但对于曾经跻身“中华酷联”四大国产品牌酷派而言 , 如今的市场早已没有容身之处 。

陈家俊画下的“饼” , 就像360方面回应称手机业务仍在寻找5G方面的机会一样 , 显得苍白无力 。

有人说酷派毁于贾氏打造的乐视生态化反 , 有人说是因为对运营商渠道衰退的后知后觉 。 其实能够走到与贾跃亭合作 , 说明其自身生存能力已经堪忧 。 回顾酷派集团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 , 造成酷派走到今天的原因 , 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公司掌舵者在战略选择上的失败 。

2014年酷派集团迎来巅峰时刻 , 全年营收达到197亿元 。 彼时 , 酷派面对运营商渠道的萎缩以及互联网手机的浪潮 , 也在积极寻求转型的机会 。 同年 , 周鸿祎的奇虎360向酷派投资4.09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奇酷 , 聚焦于互联网手机形态 , 奇虎360持有合资公司45%的股权 。

不过 , 双方的“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 贾跃亭的乐视因为需要做大生态化反 , 向资本市场展示“肌肉” , 成为酷派、360的“第三者” 。 2015年 , 乐视宣布耗资21.8亿元入局酷派 , 占股比例为18% , 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 。 这一消息令老周为之震怒 , 甚至与酷派在合作方面产生了分期 。 最终奇酷组合分家 , 酷派在360和乐视之间选择了乐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