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二 )

原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在信息领域,量子通信技术持续发力,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制备出12个超导比特的量子多体纠缠态。在能源领域,聚变研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屡创世界纪录,先后实现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及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1亿摄氏度。在健康领域,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突破了自然界赋予动物的视觉感知物理极限。在环境领域,大气环境监测三台载荷搭载“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实现在轨运行,首次获取全球二氧化氮、臭氧柱浓度分布图,提升了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

在政策的叠加效应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量子信息领域产学研合作,打造国家级量子产业中心,培育量子科技企业5家,关联企业20余家,从事量子领域科研人员600余人,量子产业全部相关专利占全国12.1%,位居全国第二。以类脑智能、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为主要方向,合肥加速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同时加快国产质子治疗设备研发集成,并推进产业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