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环再无“公关名媛”(16)

从行业到公司、再到个体 , 公关显然已经跌落神坛 。

现在的员工们 , 只有在下楼买星巴克和Costa的时候 , 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公关名媛” 。

也没几个人能去国贸买包了 , 只会在路过橱窗的时候暗吞口水 , 然后上找代购咬牙买下一个网红推荐的、带有Gucci明显logo的酒神包 , 一背就是好几年 。

抽烟的习惯也被保留了下来 , 但不再是40港币一盒的YSL , 取而代之的是25一盒的万宝路爆珠 , 至于藏在包里的兰州 , 只能等出了通州北苑地铁站后再点燃 。 “你根本不知道在楼下垃圾桶旁抽烟时 , 找你借火的那个人身价几亿 。 ”沈琳公司新入职的女孩坚信 , 身在东三环 , 就得提着一股劲 。

公关这个群体 , 从未离开“纸醉金迷”的东三环 , 除了她们 , 再没人需要靠“显示身份”而谋生 。 西二旗的程序员就算穿着不到100元的优衣库 , 也没人怀疑他们能在北京买得起房;西三环的“金融民工”再怎么自嘲江河日下 , 也掩盖不了稳定高薪的事实;甚至是南城的拆二代 , 赤膊在街边撸串也挡不住家里有矿的事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