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大象席地而坐( 五 )

在产品变现方面 , 利宾当时的选择并不激进 。

Evernote的收费方式只是向用户提供更多的存储空间 , 并不刻意鼓励用户付费 , 这一看似缓慢的变现方式 , 却保证了公司专注于打造产品的良好体验 。

投资人显然并不看好这一商业模式 , Evernote在2008年接洽了诸多投资方 , 都被拒绝 , 这家公司甚至一度濒临倒闭 。

神奇的事情发生在最关键的当口 , 一名远在欧洲瑞典的Evernote深度用户愿意提供50万美元 , 帮助这家公司继续发展下去 。

这也算是Evernote通过良好体验打动用户最好的案例吧 。

有了第一笔投资 , Evernote也逐渐走上了快车道 , 从2009年到2011年 , 这家公司在3年里获得了超过1亿美元融资 , 并且在2011年初他们甚至实现了公司的盈利 。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美好 。

2012年是Evernote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 在这年5月 , 它获得了CBCCapital领投的7000万美元融资 , 估值首次达到10亿美元 , 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