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英雄,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四岁英年早逝!( 四 )

走向革命的道路

随着清朝政府的卖国面目日益暴露 , 围绕着要不要推翻这个反动政府的问题 , 形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之间的尖锐对立 。 在这个对立中 , 蔡锡的政治态度怎么样?一种流行的说法 , 认为他在政治上一直是梁启超的追随者 , 甚至把他也看作立宪派 。 这种指责其实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 蔡锷从年轻时起 , 受汉族传统思想影响很深 。 在早年的文章中就很痛心于汉族“二千余年以来鲜不为异族所践踏” , 并且激动地写道:“披岳武穆、文文山等传 , 则慷慨激昂” , “人之情也” 。 这也可以算是一点叛逆的种子 。 他到日本后 , 梁启超、樊锥都在日本 。 樊锥当时同黄兴等一起办《游学译编》杂志 , 参加拒俄义勇队 。 据同时人回忆:蔡锷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后 , “即与梁党少往返 , 所与游者皆革命党人 , 黄兴、陈天华、宋教仁为其最契者” 。 一九零四年冬 , 黄兴在上海因事牵连被捕时 , 蔡锷曾奔走营救 。 次年他任广西新军随营学堂总办时 , 邀请革命党人谭人凤等前往工作 。 谭人凤在回忆中写道:“询悉教员学生多同志 , 心甚喜 。 偶夜深与松坡、叔式、梅霓生等谈心事 , 英雄肝胆披沥相陈 , 颇幸遇合非偶 。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 , 黄兴为了准备武装起义 , 化名潜入广西 , 住在郭人漳、蔡锷军中 。 不止一种回忆材料中说:黄兴这时曾介绍蔡锷参加了同盟会 。 黄兴一九年的一封信中也说过:“广西同志蔡松坡调往云南 , 总揽新军之事 。 凡此皆军界愈见进步之情形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