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师真来了!能月入过万?实际情况是……( 六 )

在上海,曾有一位房东在租约期满收回屋子时,发现屋内满地狼藉,就找到了易代扔,以为这是一家上门做垃圾分类的公司。但上门师傅坚持垃圾分类是居民的责任,平台不能全盘接下这个活,最后该房东还为此报了警。

“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原则”,牛棚说,“可以懒,可以不去扔,不去找废品回收站,但不能惯着,家里的垃圾分类是居民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牛棚真正想做的是,用互联网技术给垃圾回收赋能,特别是为城市的“三轮车大军”赋能,这是他当初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心。

他曾根据上海的人口密度做过测算:在上海,骑着三轮车,摇着铃铛,驮着一车车硬纸板、饮料罐的废品回收从业者至少有7万人,大多来自河南、山东、安徽。

“他们就好像这个城市的白细胞”,牛棚估计,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有40%-60%的份额是给这些三轮车大军给收掉了。

但三轮车大军的处境并不好。如果垃圾分类将这些人排除在外了,“垃圾量会扑出来”。相反,三轮车大军在牛棚眼中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拥有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服务的颗粒度也最低。“如果把城市的‘三轮车大军’收编了,进行规范、提高他们的效率和服务价值,这是一个方向”,牛棚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