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耿”的逆袭 “无用良品”的价值

作者:张丰(媒体人)  

对“无用性”的追求,也挺可贵。

“手工耿”的逆袭 “无用良品”的价值

▲央视节目截图。

近日,红了很久的“手工耿”上了央视,该消息也迅速蹿上了微博热搜。

“手工耿”原名叫耿帅,来自河北保定农村。从普通焊工到拥有几百万粉丝的网红,他的“逆袭”是在公众瞩目下完成的:他在某直播平台上的粉丝有几百万,每次发布一段直播视频,观看人数都能到百万以上。“手工耿”如今也成了个品牌。

从新媒体的角度看,这样的成就,几乎只有一个小型而精良的制作团队才能达到。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收入,耿帅制作“无用良品”的行动也获得了家人支持。

他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红人”,如果在十年前,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像父辈一样做一辈子焊工。作为一个“手工业者”,运气好可以带两个学徒,拥有一个作坊。但由于社交媒体和直播的兴起,他得以拥有第二种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