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德陵出土最早蔬果类造型陶瓷制品 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白( 五 )

德陵出土大量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当为南汉皇帝的宫中用品,其胎质坚硬,釉色以青为主,间有淡黄色或青灰色, 晶莹透亮,与同期诸国的制瓷工艺相比,毫不逊色,当属上品,为研究五代陶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汉陶瓷器的釉面没有脱落

技术上比唐瓷发展了一步

从造型、施釉来看,可推测由唐代陶瓷器发展而来。造型方面与唐代陶罐器腹以下逐渐拉长的风格一致,而且独特的是内外均用磨轮旋成若干凹凸的线条纹。施釉上保持着唐以来的青釉,但唐代的青釉除秘色瓷外,大多入土后易脱落,而南汉三帝陵中的陶瓷器上的釉大多没有脱落,依然栩栩如生,胎质的吸水性也极小,无疑技术上比唐瓷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博士生导师张其凡及陈欣在《1949年以来有关南汉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一文中认为,综合已发掘出土的这些瓷器来看,基本上有三个特点:其一,瓷器釉色以青为主,间有黄、灰二色,这大体与唐代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相吻合;其二,釉施通体,较有光泽且造型别致,基本介于唐、宋制作工艺之间,处在过渡阶段,也为宋代的制瓷工艺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尤其对南方制瓷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三,瓷器以碗、碟、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反映了南汉时期广东瓷器的主要用途和经济发展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