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线城市,谁是最佳“新秀”?( 三 )

当然 , 二线城市的发展 , 特别是科技行业的发展 , 最核心的还是人才引进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受惠于“群聚效应”和早年的政策红利 , 不仅网罗了大批的精英人士 , 还招揽到取之不尽的基础人力 。 现如今 , 城市的建设已基本完成 , 基础人力几乎是以“被驱赶”的方式离开北上广深 , 二等的精英人士也不得不自谋出路 , 显然 , 武汉、西安、厦门 , 连同郑州等城市都是他们比较不错的选择 , 而这些城市 , 除了要向二等精英们提供住房、尊重他们的知识之外 , 更要建立起稳定的企业 , 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精英生活的补给 。 拿成都为例 , 首先能给予精英们“慢三拍”的生活节奏 , 含慵懒的大熊猫、悠闲的小酒馆以及现代化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 同时 , 也能提供游戏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工作岗位 , 国内一些有头有脸的企业都在成都开设了第二总部 , 能给到“奋斗者”相对广阔的舞台 , 而一旦精英们全情奋斗之时 , 就会感觉和北京、上海类似 。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河南郑州的奇迹 , 十年前 , 他们的出口额位居中部六省的末位 , 但自从富士康和他们巨大的iPhone订单到来之后 , 河南的出口额和经济产值就一直名列前茅 。 回首十年前的企业争夺战 , 郑州可谓是拼尽全力 , 大兴土木、适度的补贴 , 关务物流体系的升级等等 , 愣是把一片荒地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 长期高效率地运转 , 国外记者亲切地称之为iPhone Town , 此举也使得河南20万打工人口返回家乡 , 同时 , 一些高端的人才 , 如苹果的工程师、菜鸟物流管理人员、腾讯的电动车研发都在这片工业区内 , 大量人才的奔涌而入 , 给予这座城市巨大的活力、潜力以及不可估量的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