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开启“干旱模式”( 五 )

“以前一到6月上旬就会下雨。再不下雨,我们就得离开村庄了。”农民纳瓦纳特·卡达姆说,他已在救济营住了4个月。

在贫穷的比哈尔邦,高温夺去的人命比其他地区更多。据德新社报道,仅6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就有至少76人死亡。邦政府承诺向每位受害者的家庭补偿4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9万元),呼吁人们不要抛弃家园。

有研究人员警告,到本世纪末,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南亚地区气温将持续升高,最终“不适合人类生存”。

2018年全球风险指数显示,在“最易受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排行榜上,菲律宾在171个国家中排名第三。该国在今年4月宣布进入“天灾状态”,国家减灾与管理委员会宣布,约有17万农民受干旱影响,造成的损失近1亿美元。

菲律宾生态协会网站称,菲律宾ACT论坛协调员西尔温·辛·阿尔巴认为,气候变化对贫困人口的伤害最大。

“边缘人群很难从灾难打击中恢复,因为资源匮乏。”菲律宾明爱会的金蕾·亨德森认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贫困地区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富裕家庭能吹空调,但在没有电网的农村,人们只能靠树木遮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