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的重生和“二次创业”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八步沙的重生和“二次创业”

治沙缺钱怎么办?

八步沙的重生和“二次创业”

▲航拍沙产业基地。

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政策调整,加上连年干旱少雨,八步沙林场的发展陷入了危机。那时候,郭万刚已经是八步沙林场的场长,他对采访人员说,“林场工人一个月60块钱的工资,拖了两年,就是发不出来,天天急得“上吊的心都有了”。“走着不如守着”。郭万刚和治沙第二代都想着,八步沙还没治理完,老一辈的事业不能这样就散伙了。他们合计出一个办法,在林场附近,按照政策开垦300亩荒地,再打一眼机井,种上经济作物,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可是打机井、开垦荒地都需要钱,他们每家拿出积攒的1万元,还是远远不够。

郭万刚跑古浪,上武威,想方设法去贷款。他对采访人员回忆说,古浪县土门镇当时的镇领导很想帮他,但是当知道他要贷款20万元,第一句就问他“你贷这么多,黑(还不上)了咋办?”三十年后再说起这段经历,郭万刚的脸上还是闪过一丝苦笑,“我们集体林场,当时确实没啥可以担保的,但是再怎么想治沙,总得先让人吃饱饭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