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苏响水西兰花如何成为群众的“致富花”( 二 )

与幼苗基地一河之隔的响水县西兰花产加销合作社里,机器轰鸣,成袋的毛豆经过机器挑拣、漂洗、出壳后装箱运走,远销浙江、上海等地。

合作社负责人陈济钢告诉采访人员,合作社以加工西兰花为主,“现在这个季节第一季西兰花已经销售完毕,而毛豆刚好上市。过不了多久,第二季的西兰花就将栽下地。”

据了解,合作社自有基地13200亩,每天用工达2000多人,其中,工厂用工100多人。“附近的农户都可以到基地里打工,每斤毛豆采摘费用0.35元,一个工人一天可以挣150元左右。”陈济钢介绍,合作社带动39户低收入户脱贫,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今年销售额预计将超过2个亿。

响水的西兰花种植始于2005年,当时县里有几名农技人员应聘在福建蔬菜商贸企业超大集团工作,他们见西兰花外贸市场很好,就带回种子给家乡的亲戚种植,发现响水的气候与土壤适宜西兰花生长。

2007年超大集团签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蔬菜供应协议,需要扩大收购。响水县政府相关领导得到这一信息后,与超大集团洽谈达成把响水作为该集团西兰花种植基地的协议,在南河镇种植1000亩西兰花。由此开启了响水西兰花规模种植之路。到2016年,响水全县西兰花种植面积扩展到1万亩,2017年达4万亩,2018年达到10万亩,一跃成为全国西兰花生产第一县,并获“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西兰花成为该县富民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