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离韩潮,一条偶像路( 三 )

韩国偶像文化的发展早在 2005 年就已经相当成熟。在 SUJU 和东方神起之前,还有上个世纪的 H.O.T 和水晶男孩。韩剧《请回答 1997》中,H.O.T、水晶男孩的粉丝们排成方阵,在进场前对峙——这发生在 1997 年。

反观国内,《超级女声》这样的轰动性选秀节目在 2004 年才诞生,但还停留在用手机短信投票的阶段。

一方面是完善的韩国造星体系,另一方面是国内偶像文化刚刚起步,以韩庚为代表的偶像男团当时处于碾压般的存在。凭借中国的人口红利,韩庚的流量和商业价值迅速显现。

在商业价值提升后,韩国经纪公司与明星间的利益分成就会引发后者不满。回到国内毫无疑问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在经济层面和演艺道路上都是如此。

韩国经纪公司们普遍与艺人签长约,SM、JYP、YG 三家巨头的合约时长都是 7 年。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经纪公司的利益,能够对艺人进行长远规划,也能够收获更大的经济价值。

但对于艺人来说,7 年太长。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韩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时机的把握:第一批去韩国试水,第一个与 SM 公司解约——后者甚至引发后辈们的效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