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 | 华为难关半渡( 二 )

华为首先需要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在禁令之后,华为凭借供应多元化策略以及对核心元件的“备胎计划”,解决了多数零部件的供应问题。

一方面,华为在亚洲以及对华为相对友好的欧洲市场采购了更多的产品,来弥补美国公司留下的空白。另一方面,华为在核心元件上拥有较好的自研能力,包括麒麟处理器、调制解调器等多种芯片。在禁令发布后,海思的备胎计划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另据《财经》报道,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嗅到风险,一直加大对多类关键零部件的备货。多位接近华为供应链体系的业内人士表示,华为元器件备货能维持至少半年,某些种类元器件甚至能维持一年半。

其次,华为要收复失去的市场。梁华表示,目前运营商业务的洞已经补上了,正在补消费者业务的洞。

禁令之后,通信业务流失了一些客户,跟华为合作多年的软银将5G订单转交诺基亚。手机业务遭受到的打击更大,禁令后一个月损失了40%的海外份额。据彭博报道,当时华为内部销售经理预估,华为海外全年损失4000万-6000万的发货量。

随后,华为在意大利、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并推出为期两年的保修服务之后,很快逆转了低迷的形势。华为承诺,如果谷歌应用程序在购买后两年内停止运行,保修将向客户提供全额退款。梁华介绍,手机海外市场已恢复到禁令前80%的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