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化:背靠大树难乘凉( 二 )

不过,2008年公司股价迅速回落,至控制权转手中海油前夕,其价格已经由19.47元/股(复权)的高位跌落至9元/股(复权)附近,已经“腰斩”。而随后的“易主”消息,也没有令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好转,反而进一步下挫,仅2008年10月当月,公司股价就下跌了27.72%,跌破5元/股的大关。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家上市资本平台,投资者一直寄希望于中海油能够整合旗下相应资源,注入山东海化,然而现实情况却总是“失望大于希望”。

经济导报采访人员注意到,在被划归至中海油旗下后,山东海化董事长席位历经数人,李云贵、汤全荣、方勇,每人都在中海油系统内担任过要职,而每一次的新官上任,都被投资者视为公司资产重组的希望。但多年过去,山东海化还是那个山东海化,公司主营业务依旧专注于纯碱化工,甚至公司的盘子几乎和上市之初那样,没有太大变化。

统计显示,公司上市近20年来,除了IPO时公司募集的6.28亿元外,只进行过一次配股融资,融资金额3.87亿元。而在定向增发、公开增发、优先股方面,公司的表现均为零。

归入中海油旗下10年间,山东海化的业绩起起伏伏,随纯碱行业的周期波动,有时亏损,有时盈利。201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一度达到6.85亿元,创出历史新高;2018年,公司业绩虽有所下滑,净利也能达到5.87亿元。但公司的股价却没能再创新高,甚至如今再度跌至5元/股的低位。背靠中石油这棵大树的山东海化,何时才能实现股民的期待,仍未尝可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