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开源、开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内科技企业在拥抱开源?( 二 )

而对于技术从业者来说,更可谓人人心中有个开源梦。

“开源的源码就像一个载体,把对技术有兴趣的人连接在一起。大家不分国界,以程序、代码对话。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说再多都没用,亮出你的代码’。这几年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地更新迭代,开源模式、模型和手段让全球的技术人员可以不分国界共同做一件事,把所有智慧连接在一起”,在近日的微众银行“源生”技术开放日上,腾讯云负责人邱跃鹏如此说道。

今年早些时候国内发布的《开源产业白皮书(2019 年)》曾指出,全球开源产业链已经形成,而国内已经应用了开源技术的企业占比达到 86.7%,有计划应用开源技术的企业占比 10.6%,开源技术已经被企业普遍接受。但同时,开源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企业和开发者也需要审视开源所涉及的风险。

开源、开源、开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内科技企业在拥抱开源?

(来源:《开源产业白皮书(2019 年)》)

有云计算业务的 BAT 一直是国内拥抱开源技术的第一队列。事实上,云本身就是开源技术重要的落地载体,云上大量使用开源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及最基础的开发者都在使用开源技术,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业务构建在云上,这个过程就涉及到开源技术之间如何形成更强的联动、云提供的 API 和原生支持是不是符合开源的主要技术路线、技术方向。构建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就需要将很多开源技术囊括进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让这些开源技术协同、管理起来才能让业务有良好的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