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疑云还是认知返祖?从荣耀9X看大小手机厂商之间的天堑( 六 )

与其靠那些普通人往往不了解的材料属于来谈质量 , 那些看不见的标准 , 才真正决定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 其实随着市场份额向华为和荣耀集中 , 无形中也证明了人们的消费决策早已从所谓的材料和配置靠拢到了品牌标准 。

二八天堑:为什么小厂商还在强调配置和材料?

最后 , 这种趋势也正在揭露一个残酷的现实 。 手机市场的二八法则展现的淋漓尽致 , 小厂商和大厂商之间的“天堑”又加深了不少 。

以往说起二八法则 , 人们往往认为是销售占优者更容易累积消费习惯和品牌声量 。 不过在手机厂商的案例中 , 我们可以发现 , 二八法则是实现往往是靠着更具研发实力和品控实力的大厂商 , 通过不断创新和对质量的把控 , 推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 进而挤压那些不具备研发和品控能力的厂商的生存空间 。

在“手机产品标准”这件事上 , 就已经能够体现出这种现实 。

华为荣耀总裁赵明一直反复强调“品质是自尊心” 。 如果参观过华为开放实验室或研究院的人一定知道 , 大厂商应用在研发投入上的成本 , 常常是小厂商可望不可即的 。 能够把数条产品线上的产品都拿出来用来刀割、火烤、高空坠落……经过对无数产品的千锤百炼 , 最终才能推出一套可行的质量检测标准 , 让消费者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买来的产品能够禁得起多少吨的重量压力、能够承受得住多少米的坠落冲击 。 就像荣耀在X系列上一直秉持的“测到死”理念 , 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践行“大品质观” , 把对品质的把握融入到从研发到制造再到销售的全流程之中 , 对产品“从生到死”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密测试 。 这种“测到死”模式形成的结果就是 , 2018年根据第三方的独立调查结果 , 荣耀在中国的品牌净推荐值NPS得到73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