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种养中主要问题底层养护是成功养虾的重点( 八 )

6.对肥底稻田的改底

(1)底肥、水肥的稻田:水体黏稠物质多 , 自净能力差 , 田间沟的底层溶解氧不足 , 底泥发臭 。 先使用净水产品净化水质或开增氧机 , 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 。 促进有益茵的繁殖 , 水肥的稻田要防止肯目用药 , 改用降解型底质改 良剂代替吸附性底质改 良 剂 。 可施用EM菌和物类的底改产品定向培养有益藻类 , 防止水体老化 。

(2)底肥、水瘦的稻田:水体营养不足 , 藻类生长受限制 , 水体溶解氧量低 , 底层易出现“氧债” , 敌害微生物易繁殖 。 这种情况 , 需要底层冲气 , 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 , 可施EM菌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 , 同时施净水产品调节水质 , 降解水体中的毒素 , 提供丰富的营养 , 培养有益藻类 。 防止盲目使用杀虫剂、消毒剂 。

五、养虾中后期底质的养护与改良

小龙虾养到中后期 , 投喂量逐步增加 , 吃得多.拉得也多 , 因此 , 小龙虾排泄物越来越多 , 加上多种动植物的尸体累加沉积在田间沟的底部 , 田底的负荷逐渐加大 。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这些有机物 , 会造成田间沟的底部严重缺氧 , 这是因为这些有机质的腐烂至少要耗掉总溶氧的50%以上 , 在厌氧菌的作用下 , 就容易发生底部泛酸、发热 , 发臭 , 滋生致病源 , 从而造成小龙虾爬到边上、草头等应激反应 , 另外 , 在这种恶劣的底部环境下 , 一些致病菌特别是弧菌容易大量繁殖 , 从而导致小龙虾的活力减弱 , 免疫力下降 , 这些底部的细菌和病毒交叉感染 , 使小龙虾容易暴发细菌性与病毒性并发症疾病 , 最常见的是会发生黑鳃、烂鳃等病症 。 , 这峰危害的后果非常严 , 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