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 也是“博物学家”( 二 )

鲁迅从小就种过很多花,且多有研究,比如不同种类的月季、石竹、文竹、映山红、万年青等,“草花每年收籽,用纸包成方包,写上名称,包起来,明年再种,并且分类,定名称。”鲁迅喜欢在花盆上插上一条短竹签,写上植物的名字,种的花多了,如果发现参考书上有讲得不对或不完全的,便会在书上加注释。比如《花镜》一书说“映山红须以本山上壅始活”,鲁迅注解说,这种花“性喜燥,不宜多浇,即不以本山土栽亦活。”

在南京时,鲁迅写过《莳花杂志》两则,记录自己种植的晚香玉和石蕊,不仅描述其外形,还要写明香气、实用价值等。“晚香玉本名土馝螺斯,出塞外,叶阔似吉祥草,花生穗间,每穗四五球,每球四五朵,色白,至夜尤香,形如喇叭,长寸余,瓣五六七不等,都中最盛。昔圣祖仁皇帝因其名俗,改赐今名。”

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和许寿裳等人住在日本大作家夏目漱石曾住过的一间宅院,取名“伍舍”。许寿裳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提到他们一起种牵牛花,“伍舍的庭院既广,隙地又多,鲁迅和我便发动来种花草,尤其是朝颜即牵牛花,因为变种很多,花的颜色和形状,真是千奇百怪。每当晓风拂拂,晨露湛湛,朝颜的笑口齐开,作拍拍的声响,大有天国乐园去人不远之感。傍晚浇水,把已经开过的花蒂一一摘去,那么以后的花轮便会维持原样,不会减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