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不用缝针拆线 可降解医用胶水20秒止住“心头血”( 五 )

虽然胶水在紧急情况下能救命 , 但早期的超强胶水化合物会引起皮肤刺激和其他副作用 。 后来 , 人们开发出对人体皮肤更温和的医用胶产品 , 如医用胶多抹棒等 。

水分是胶水的大克星

但说出大天去 , 当前医用胶水依然存在弹性不佳、怕湿(用在持续湿润的表面会失去粘性)、不够安全等不足 , 主要用途只局限于应付简单的皮肤浅层撕裂伤 。 对于主动脉破裂和心脏创口这种大任务 , 往往还是得通过手术缝合 , 比如传统缝扎、电切电凝、超声刀等止血吻合方式 。 这些方法尽管有效 , 但也不可避免地给身体造成二次损伤(物理损伤、电损伤、热损伤等) 。 为此 ,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既不怕湿又对人体足够安全的“手术用胶水” , 希望能无创“粘合”伤口 , 让缝针、拆线成为过去式 。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能克服液体影响并保证对人体足够安全的“手术用胶水” , 希望能无创“粘合”人体内的伤口 。

胶水材料要想快速封闭心脏和动脉的伤口、止血 , 需要同时满足4个条件来应对人体内严酷的环境:快速成胶 , 防止被血流冲走;对高度湿润的机体组织有较强的粘附力 , 以有效密封伤口;合适的力学性能 , 用于承受强大的血压冲击(比如心脏这种每分钟多达60~80次“血液飓风”环境)以及周边组织的挤压和摩擦;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能适时(过早过晚降解都不行)在体内生物降解 , 对机体无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