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气概 激荡荆楚(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七 )

红军精神代代传

不久前,红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七里坪镇檀树岗村村民程昌芝家颁发了“光荣之家”匾牌。

“我们家的光荣,来自我的伯父程启豪,他15岁参加红军,19岁在战斗中牺牲。”作为烈士后代,程昌芝说,“我一直教育我的子孙辈好好读书,为国家建设努力奋斗。”

“我爷爷曾写了一首打油诗回忆长征:‘枪有两支哑一半,三发子弹一粒算。缺枪少弹性命换,当年就是这么干。’红军长征是为了劳苦人民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我去好好学习和宣传。”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黄新廷将军的孙子黄天晓表示,作为红军后代,他要做一名红军精神的宣传员。

不止红军后人。从红安到麻城,从石首到监利,从洪湖到郧西,我们在寻访红军足迹时发现,这片英烈们用鲜血灌溉的红色土地上,讲述红军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桂步蟾、王树声,二人出发去搬兵,武昌发来学生军……”走进麻城市乘马岗镇乘马会馆,一位身穿红军服装的“小小讲解员”正在为游客演唱当地的红色歌谣《歌唱学生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