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我们做什么,你们尽管说”( 四 )

企业办得红火也给村民带来更多工作机会,一份份用工合同是乡亲们脱贫增收的保障。在地达菜挑选车间,张家堡村的李大爷和老伴正忙着挑拣地达菜中的枯草,工厂开到家门口,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我以前在外打工,如今岁数大了,胃也不好,干不动重活了。现在在家门口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种地、照看孙子,真是‘四不耽误’!”李大爷满意地说。

教育扶贫 打开“希望之门”

在渭源县北寨镇兰渭希望小学,校长王小平对北京智感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琳说:“我们学校年纪较大的教师告诉我,课程中有些不理解的地方,他们一遍看不懂,看了四遍,还有的老师准备在学校成立科技社团。”海归服务团曾为兰渭希望小学建设智慧教室,带来了美术学具、图书以及诸多教学设备。刘琳2005年从古巴拉斯维亚斯中央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这次她带来的是科技学堂学习平台,目的是为当地培养老师。

“我们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不能忽视老师,利用网络提升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举措之一。”刘琳与团队根据地方特点、融合国外教学理念,制定了“基层教师成长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免费学习工程、机械、编程等多种课程,在平台上还设置了课堂测试和互动交流等环节。令刘琳惊喜的是,老师们非常积极地在微信群里讨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如何把所学的新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