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催收员眼里的“一地鸡毛”( 四 )

“但我拨通几位当事人亲友的电话之后 , 一下又懵了 。 ”刘源无奈表示 , 那些填写着姐弟、兄妹、夫妻等关系的电话号 , 打过去也基本上是子虚乌有 。

可见 , 金融机构当初在放款给借款人时 , 并没有做尽职调查 , 更未曾认真确认资料是否属实 。 借贷机构想着的只是赶紧把钱“放出去” , 这也导致一些借款人恶意欠款 , 催收时更无从下手 。

“主管说 , 早期网贷在抢市场份额时拼的是谁放款快 , 所以疏于审查 。 ”刘源透露 , 有不少借贷人只提供身份证照 , 填写了企业的信息、地址 , 以及紧急联系人信息之后 , 就会获批几万元款项 。

老员工告诉刘源 , 以前即便随机抽查借贷人信息真实性 , 也只是拨打公司座机 , 确认是否有这样一个人物存在 , 连其在公司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过问 。

相比银行贷款 , 早期的网络借贷机构审核用户资料简直形同“儿戏” , 只需一张身份证 , 几个手机号 , 一些简单的职业信息 , 就可以拿到借款 。 如今 , 这些“债”就都压在类似刘源这样的催款人身上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