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像素是一场“谎言”:并不等于高画质( 三 )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高像素对于成像的确有所助益,为什么说高像素并不意味着好画质呢?这是由于成像是一套极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组合而成的结果,感光元件、镜头、ISP、算法都能影响到最终结果,而单纯的高像素若是遇到了糟糕的ISP、糟糕的算法以及解析力低下的镜头,同样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画质表现。

高像素是个好主意,但其他环节同样不应该被忽视

事实上在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高像素更像是一个商业卖点,它能直接挠中用户的G点,但它是否令手机画质有质变的提升?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同样以IMX586感光元件为例,它在1/2英寸的感光面积上提供了4800个物理像素,0.8微米的单像素感光面积在进行四合一后变成了一颗1.6微米的大像素,这听起来很美好,然而却不是没有牺牲的——除去像素和尺寸,IMX586的指标远不如同期的IMX345,甚至某些指标不如前代的IMX363。

比如,IMX586本身没有提供主流的PDAF相位对焦技术,同时它也缺少了DRAM缓存,而在工艺方面,它也不具备DTI像素隔离。这三项在日常使用中都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有助于用户更方便的拍出好照片。首先,PDAF相位对焦提供了更快的对焦速度,相较于反差对焦,在弱光下的对焦表现也会更好;其次,DRAM有助于CMOS实现更高速的连拍能力,索尼和三星已经实现了最高FHD级别的960fps摄影;最后,DTI像素隔离本身能够提高弱光下的信噪比,进一步缓解手机在弱光的成像质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