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爬取简历、网贷、淘宝……还有啥信息不扒不卖( 八 )

那么,按照大数据采集商的观点,如果爬取的是网页等公开数据,这种行为就真的合理合规?

事实上,非法获取数据存在诸多法律风险,虽然利用爬虫软件等各种技术手段爬取互联网数据的行为广泛存在,但为保护自身数据不被爬取,很多企业也都设置了反爬虫策略。当网络爬虫非法抓取数据信息时,可能构成的侵权、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主要包括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类和侵犯知识产权类等。

近年来,企业之间通过数据爬取引发的对于数据权益争夺的各种案件层出不穷。比如,新浪诉脉脉抓取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案、淘宝诉美景不正当竞争案等,对于非法爬取企业数据的行为,法律也更倾向于保护企业经营者的权利。

《网络安全法》第27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

述绍兴警方破获的这起大规模数据窃取案件中,上市黑产公司在运营商服务器内放置恶意程序清洗流量,导致30亿条用户数据被窃取。近日,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某等7人因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