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 Lake架构深度解析Intel的雅典娜女神( 二 )

继上一次Intel更新他们的桌面级处理器的架构已经过去了将近5年的时间了 , 不得不说 , Skylake是一代非常成功的架构 , 也可能是从P6以来Intel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代处理器架构 , 支撑Intel走到现在还在主流和服务器市场上面占据着上风 。

首先我们要理清一点 , Ice Lake是整个处理器架构的代号 , 而现在的Intel处理器架构中包括了内核、GPU、以及Uncore部分的其他IO单元 , 所以本文并不只是针对CPU的内核微架构进行解析 , 而是对于整个体系结构 。

注:如果没有说明来源 ,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和 。


Ice Lake处理器结构图

Sunny Cove内核微架构:IPC平均提升18%


Sunny Cove内核结构图

前端缓冲区:加大加大加大

x86处理器的内核主要可以简单地分成两个部分 , 前端部分与后端执行部分 , 前端部分主要完成“取指译码”的工作 , 后端主要为指令的具体执行单元 , 前后端之间有缓冲区 , 用于存放解译融合完毕的微指令 。 Intel很早就在内核中引入了“微指令融合”的技术来提高效率 , 融合过的微指令会进入缓冲区然后被分配给后端执行部分进行具体的执行 。 Intel目前认为 , 如今程序更多的瓶颈位于访存和前端指令分派上 , Sunny Cove的前端部分改进就体现了这一理念 , 所以这次缓冲区就被扩大了不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