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之父诺奖得主穆利斯去世:将生物学划为两个时代( 二 )

所谓的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因为该技术的发明,人类毛发、皮肤、血液中分离出的微量DNA就能展出一张完整的“身份证”。

1993年,因为发明PCR技术,穆利斯和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同年还获得日本国际奖。获得诺奖后,穆利斯说,他是在从伯克利开车去门多西诺的途中想到这一突破,在一条黑暗的路上,他“灵光一闪解决了DNA化学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可以说,没有PCR技术的发明,就没有现代分子生物学,也彻底改变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医学、法医学等多学科。《纽约时报》曾评价穆利斯的成就,“高度创新,非常重要,将生物学划分为了两个时代:PCR前时代和PCR后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穆利斯并非只专注于生物化学领域。博士期间,穆利斯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天体物理学的论文,论文的作者仅其一人。博士毕业后,穆利斯还曾一度写过科幻小说。

在获得诺奖成名之后,穆利斯还创立了几家生物科技公司,也为一些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咨询服务。1998年,穆利斯还写了一本幽默的自传《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在这本自传中,他质疑HIV病毒导致艾滋病,认为并无足够的科学根据,还公开表示他对占星术的支持。穆利斯的这些言论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