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如何看待北大补录2名河南考生?( 二 )

胡锡进:如何看待北大补录2名河南考生?

这两名考生正常情况下即使有专项计划的帮助,用他们的分数也很难被投档到北大,但今年河南省填报志愿的情况造成了他们的特殊幸运,剥夺他们的这种幸运,恰恰与人们认为的高考公平是矛盾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被拒考生来自贫困县,这尤其触动了舆论场最敏感的神经。毫无疑问,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公共舆论的热搜话题后,北大拒绝这两名贫困县考生与舆论场政治正确最为核心的公平原则发生了冲突。大多数网民选择同情该考生而非支持北大,就成为毫无悬念的事情。

其实招收五百几十分的考生,对那些分数远比他们高很多、但却无缘北大的考生来说也意味着某种不公平。在这当中几个公平原则会在公众那里进行排序。北大招生办之前所考虑的问题都是真问题,但它们涉及的范围比较小,是该考生和其他考生之间的公平。而拒绝他们,触动的却是对整个高考公平的定义,公众的反弹其实是对公平原有定义的保护。

老胡认为这次争论非常有意义,形成了对维护高考公平以及捍卫规则必要性的一次全网大讨论。公众眼里揉不进沙子,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在舆论场的敦促之下重新进行了正确的价值排序,这种表现也应被认为是从善如流。这是对道德及规则的一次厘清,老胡主张针对它的讨论应当始终在这个层面进行,不宜过度引申。希望这次风波最终留下的是建设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