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米袋子见证鱼水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两只米袋子见证鱼水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两只米袋子见证鱼水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图为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碑。

本报采访人员 刘 峰摄

红军长征途中,有一些历史细节,虽然时间久远,却历久弥新,鼓舞人心。

比如,两只米袋子的故事。

长征途中,粮食贵比黄金。负责照料毛泽东生活的警卫员陈昌奉,从江西苏区出发时背了3袋米以备应急,其中一袋在贵州送给了乞讨的苗族老大爷,剩下两袋背在身上从不离身。

1935年9月,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北上到达甘肃西固哈达铺,改编为陕甘支队。之后,部队进驻通渭县城。眼看着米袋子又瘪了,陈昌奉琢磨着,该怎么填补这空空如也的米袋子?

10月5日,红军陕甘支队所辖3个纵队,由甘肃静宁界石铺入宁夏固原,继续向陕北挺进,宿营于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临出发时,部队严令,必须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进村后,红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临行前,战士们把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数归还所借物品,损坏了按价赔偿。红军列队走出村庄时,当地群众在路边陈设茶水、糕饼、水果,鞠躬拱手为礼,难分难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