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公号"钓鱼" 平台也应担责 扮演好"守门人"角色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高仿公号“钓鱼” 平台也应担责

高仿公号"钓鱼" 平台也应担责 扮演好"守门人"角色

看病、开卡、办事,上微信公众号预约一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微信公众号上处理事务。新华社采访人员调查发现,骗子们如今开始利用仿冒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诈骗,有的通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有的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

不少人都认为公众号可信度较高,对公号提供的信息、链接等往往毫不设防。殊不知,微信公众号里面也是鱼龙混杂,一些看似正规的公众号,实际上却是“山寨公号”、“钓鱼公号”。日前,福建泉州许先生根据短信提示,搜索到名叫“福建车辆年检”的公众号,通过链接被诱导到一个网址,输入了银行卡号、发动机号、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被骗走2000元。

高仿微信公众号招摇撞骗的背后,暴露出微信平台在公众号审核和监督方面存在漏洞。根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使用者的账号信息、服务资质、服务范围等信息进行审核,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使用者进行基于组织机构代码、身份证件号码、移动电话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但在现实中,微信平台的审核很可能被钻空子,在一些电商平台,有商家承诺“缴纳680元可注册经微信官方认证的企业号”,微信要求的营业执照、银行对公账户、法人信息等资料全由商家包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