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私企单挑全世界!欧洲和俄罗斯的航天业几乎快被它击垮了( 四 )

图为\"联盟\"飞船内拥挤的乘坐环境 , 外界很难想象这个座位的价码 。

就拿美国NASA每年都要\"光顾\"的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船\"联盟\"来说 ,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 , 俄罗斯方面公布的价格就已经达到了每人每次8100万美元 , 俄罗斯航天集团的\"门槛\"之高可见一斑 。

也正因为如此 , 俄罗斯航天集团近年来的发射数 , 以及能够\"挣外汇\"的订单数都垂直往下掉 , 再加上微小卫星业务搞不起来 , 就连哈萨克斯坦也要寻求SPACEX发射其首批卫星 , 倒也就不令人惊奇了 。

图为重型猎鹰火箭 , 俄罗斯新型火箭的相关设计思想皆意图与之看齐 。

而相较于仍有能力向阿丽亚娜-6火箭研发工作投入几十亿美元的欧洲航天局 , 俄罗斯航天集团的境遇可能要更惨一些 , 但大体上也没区别:俄欧两大经济体很难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拿出巨资来推动航天事业发展 , 如果航天企业自身不能打造一条完整从制造火箭、卫星到消费者终端的盈利链条 , 那么在上游\"断供\"之后 , 这些辉煌的假象也只能无以为继 , 发黄枯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