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在北大荒,60岁在北京( 四 )

抱团享老的意义,不只是在零零散散的活动中一起笑一起唱,更多是洒在生活里的细碎。好些人家互相搁着旁人家的钥匙。谁若是生了病,大伙儿一起关照。

姚惠荣守在售楼处二楼的知青活动中心,有人挤进这间屋子,找她倾诉跟邻居吵架的不快,或是吐槽对他人生活习惯的不满。有的人想出什么新的活动点子,也推开门走进这间屋子。还有商户钻进来,把印着广告的宣传品往门边一塞,想借抱团知青这个群体搞营销,姚惠荣会直接把东西推出去。

还有两口子闹离婚,也在这间屋子里摞下了狠话,姚惠荣帮着调解。“在家里打我管不着,在这个屋子里打,就关我的事了。”她在心底给自己设了条线,线就是这间屋子的门槛。只要踏过线说出的话,她觉得,就归自己负责了。

抱团的老人时不时聚个会,智能手机普及了,键盘换成触屏,彼此间最快的联系方式变成微信。知青家园的老人组了微信群,还定了群规。

头一条规则就是要“传播正能量”,他们回忆从前的兵团生活,群规里又加上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头一条就是“热受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还规定“禁推销防上当”。他们聚会时从不喝酒,既“减少不安全因素”,又养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