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不止是备胎(16)

言归正传,从2017年鸿蒙内核1.0、2018年鸿蒙内核2.0到2019年的鸿蒙OS 1.0并用于智慧屏,它有点“早熟”。

而这,就是鸿蒙最大的问题,它是被逼出来的,而华为本身习惯的是“水到渠成”。

虽然身处风口浪尖对于鸿蒙在舆论上有利,但这却无法给鸿蒙更多的时间,鸿蒙只能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和华为迥异的策略,对于Android用上了“怀柔”政策:承诺优先使用安卓,把自己变成备胎。

既然在手机系统上无法取代安卓,那就和它和解,越过它开辟新的战场。

这样虽然有点“窝囊”,但既避免了和iOS、Android开战(iOS肯定是对手,但Android却有机会成为朋友);而且,不表示出攻击性鸿蒙还能“借助”Android生态最原始的用户资产给鸿蒙OS“挤出”一些开发时间;这是它的“气量”。

当然,对于华为来说,鸿蒙只是一个提前引爆的“按钮”;这些年华为的品牌价值逐渐溢出、再加上5G设备和iOT领域的布局,它的全线设备已然形成规模,这才是鸿蒙的“胆魄”。

最重要的是,鸿蒙在危难和机遇面前,对自己的定位足够清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