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教育要闻】北大补录“低分”考生引争议,小学奥数竞赛卷土重来( 五 )

详情点击>>

50岁,她想去报补习班

曾淑琴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五十多岁时为上学犯愁。试听过一所老年大学的声乐课后,对课程和环境感到满意。但三十站公交车的路程令她有些为难,仅单程就需要两个小时。

但曾淑琴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社区主办的老年大学一个月前就已报满,住处附近再无面向中老年群体的培训班。对于退休后想要学习声乐的曾阿姨来说,这所离家颇远的老年教育机构几乎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相较于青少年培训机构的“遍地开花”,不升学也不考试的老年人一直是被教育市场忽视的群体。“教育不是刚性需求”、“付费意愿弱”的标签,使得很少有企业愿意涉足老年教育。

但在为数不多的先行者看来,在老龄人口占比逐年增多的现在,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有着数亿规模的市场潜力,是一门面向未来的生意。

详情点击>>

跨界做教育成热门,这些头部玩家图什么?

实力雄厚的“外来者”正成为教育圈里不可忽视的力量。科技公司、地产企业和服装品牌涌入,带来新鲜血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