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阿里再推迟赴港IPO:200亿美元融资额缩水一半 未来难卜( 三 )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双重股权结构上市曾一度在港股风行,但因管理和监管等因素,随后被港交所废止。虽然目前港股最大的上市公司腾讯,并非一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但对同股同权的坚持,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港交所对新经济行业公司的影响力。

据2017年6月16日,港交所刊发的《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显示,香港上市公司行业高度集中在金融及地产行业。过去10年在香港市场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及伦敦交易所的数字分别为60%、47%及14%。

香港的IPO集资额也遇连年下跌,由2015年的全球第一、超过2600亿港元,跌至2017年仅1300亿港元,落后于纽约、上海及伦敦。港交所高层曾多次反思,基本将阿里巴巴未能在香港上市,当作一场错失。

“阿里巴巴在美股每天的成交相当于两三百亿元港币,而港交所的平均成交也就是800到1000亿港币左右,也就是一只阿里的成交相当于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相当于港交所全部的成交,这对香港市场的损失是很大的。”邬必伟补充道。

2018年4月24日,时隔29年后,港交所发布IPO新规,重启同股不同权机制,吸引双重股权结构的独角兽高科技公司,乃至已在境外上市的公司,或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