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医养融合的“城乡接合部”( 二 )

从“修武”到“修德”

期望“飞檐走壁”的李振清,并没有学到“刀枪不入”的功夫。到了武校,他才发现学到的武功,顶多用来强身健体,让人精气神儿好了不少。于是,他在毕业之后留校当起了武校教练。

“当了教练之后,开始意识到‘修武’也要‘修德’。”他回忆说,当时惩罚学生也会比较厉害,但是他更会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本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武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和更多的人。“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德行上征服对手,而不仅仅是从武力上。“内心要平静,不急躁才能做到修德。”李振清说。

采访人员采访他的当天,广州持续高温天气,又赶上大楼电梯维修,他和几个朋友爬上11楼办公室。“别看我五十多岁了,但是我的细胞年轻。”李振清笑着说。

做了几年武校教练之后,他有了新的规划——和学生一起到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办武术学校,让中华的武术能够被更多的外国人所知。练武的学生毕业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出路,就是成为安保人员。于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到了广东,并建立了安保标准的体系化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