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青年网民的发声新方式( 三 )

“梗”在现今网络社交中被广泛运用,并得到广大青年网民的喜爱。2018年9月支付宝举办的“中国锦鲤”活动,持续9天,共得到300余万转发量。而11月王思聪进行的“冠军之月”抽奖活动,便是借助“ig”夺冠话题与“热狗”梗的火爆,转发量在1小时内便突破300万。“梗”之所以能够受到青年网民的青睐,得益于其同时具有简明趣味性和明确的对象性。在青年群体的网络交往之中,寻找共同点相当重要,在交流之中如果能够接收到梗,能够最即时地表达出身份,表示出同道之意——运用了同样的梗,即是表明出双方拥有基本的共同语言与相似的涉猎领域,了解的“梗”越多,与更多的网民圈子接触便越容易。

“梗”的表达方式更加碎片化与模糊化,不仅是青年群体,在网络社交之中使用也越发普遍。以至于可能许多人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便参与了“梗”的产生与发展。如2018年“宣誓效忠”与“nmd,wsm”系列表情包被广泛使用,让更多网友了解了“假面骑士”相关的“梗”并产生兴趣,其文化根源内容电视剧《假面骑士》系列也获得了更高的热度与收视,在此后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新“梗”与优秀的二次创作作品。

“梗”产生于各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之中,以网络社交流量为土壤,并影响着网民思想,作用于网络社交环境的发展。理解与掌握“梗”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正确引导“梗”的使用与传播有利于更好地改善网络社交环境,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如2015年连载至今的优秀国创动画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轻松幽默地讲述了我国光荣的革命历史与精神,形成了自己的相关文化与“种花家”系列的梗,弹幕上连片赤红的“此生无悔入华夏,此生无悔种花家”让人热血澎湃。弹幕热词中的“多谢款待”,也体现着“梗”对于网络社交礼仪的引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