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我国首台量子激光雷达比美国设备探测能力提升三个数量级

前几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导的团队首次实现了高纬度量子隐形传态,这是国内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又一个重要突破。

在这个领域中,国内除了研究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之外还展开了量子激光雷达研究,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称中国首台量子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比美国同类设备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根据国防科大之前的一篇论文,当前,量子雷达尚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他们给出量子雷达的一个广义定义:利用电磁波量子效应对感兴趣目标进行远距离探测的远程传感器系统均可称为量子雷达。

与传统雷达相比,量子技术与雷达探测技术的结合迎来了量子雷达技术的诞生,该项技术有望提高雷达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在未来军事反隐身、空间探索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相对于非纠缠的经典电磁波遥感探测系统,采用量子纠缠态电磁波探测目标的量子照射雷达可使雷达接收机处回波信噪比得到显著改善,从而全面增强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性能。同时,干涉量子雷达采用量子计量技术,使用高度纠缠的量子态对目标参数进行测量和估计,可以达到超灵敏度,即突破标准量子极限达到海森堡极限,极大地提高了雷达测距、测角分辨率及成像分辨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