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名人大讲堂”听孟宪实教授趣解武则天( 二 )

“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绝色何妨统江山/舍我其谁/泽惠黎明/功罪毁誉终无悔/我要的不多/给我一块无字碑……”在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歌曲《传奇人生》唱出了武则天曲折的故事与经历。其实千年来,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好奇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还是“空碑无语迎残照,任尔酸儒纸上忙”,都表达了古人对于“无字碑”用意的窥探。

一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人,为何死后碑上空无一字?关于无字碑的由来,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一说武则天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二说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还是不写碑文为好;三说武则天立“无字碑”,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是聪明之举。“第三种说法,应该是郭沫若提出的,这是从武则天的动机角度去做了理解。”孟宪实解释说。

郭沫若在《咏乾陵》中写下:“无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但孟宪实认为,在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的动机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此时皇位已到他的手中。怎样来主持武则天的身后事,都是由唐中宗说了算。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一定也请了人来撰写碑文,但是对于武则天的评论,在当时有着严重的分歧。再加上武则天身上的矛盾太大了,她改了国号,是‘篡了唐’的。所以唐中宗这碑文肯定写不出来,怎么写都不对。”孟宪实分析道,“但是碑立了也不能给推到啊,这在当时有违孝道。由此可见,这个‘无字碑’,可以说是个‘半拉子工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