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饶城 亲历巨变(我和我的祖国(22)·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二 )

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买什么都要凭票证,县食品公司掌管肉食品调拨,县副食公司负责糖、烟、酒等副食品供应。城区内的肉食品供给大部分来源于上饶县,食品公司大楼一层是猪肉供应点,市民要吃猪肉必须凭票排队购买,有时排队一星期,肉票在手中捏烂了,也未必能买到1斤猪肉。有一次,我和县食品公司经理来到应家公社食品站,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低声下气地求购半斤瘦肉,为给家中病人补身体。但因没有购肉票,她求来求去还是买不成,急得坐在食品站台阶上嚎陶大哭起来。后经公司经理特批,老奶奶才如愿以偿。由此可见,当时肉食品的供需矛盾是何等突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何等艰苦。

1990年9月,我从上饶县上泸镇调到地区水稻良种场工作,第二次进上饶城区,居住在东门路二小后面。上饶城区市民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思想观念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卡拉OK进入餐馆和家庭,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城里出现了“万元户”,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以白瓯园为代表的商品交易市场繁荣兴旺。以农业银行大厦为标志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商品房买卖走向民众生活,打破了依靠单位分房的旧格局。昔日的吉普车被轿车所替代,进口小汽车在上饶城区随处可见。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人们腰间挂BP机追赶时代潮流,普通家庭安装电话逐渐普及。总之,改革开放浪潮不断推动着上饶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的生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