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里面找到“家”(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报纸里面找到“家”(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报纸里面找到“家”(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街上的邮政代办所。

本报采访人员 张文豪摄

甘肃省宕昌县小镇哈达铺,有一条长1500米左右的老街。1935年9月,中央红军在这里休整,并提出了“到陕北去”,漫漫长征,苦苦寻觅的落脚地就此敲定。

当时,刚刚拿下天险腊子口的红军将士们,到达哈达铺。尽管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这支军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赢得了当地群众支持。老百姓自发提供食宿、缝制军鞋,给红军提供物资支持。“哈达铺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翻雪山、过草地,吃饭一直是重要问题。在这里,红军实现了‘食得饱’的愿望。”宕昌县党史办主任高敦说。

在“义和昌”药铺住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还迫切想找一些“精神食粮”。在离药铺不远的邮政代办所,红军寻获到《大公报》等报纸。从报纸中,毛泽东发现了关乎红军命运的重要信息——陕北还有红军和根据地!“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那里就是我们抗日的前进阵地。”在随即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这样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