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历史,发现“纸上的猫”( 三 )

猫的宗教化

猫的“宗教化”则紧随驯化之后。前19世纪-前16世纪,母猫已成了古埃及神话中的贝斯特神(月亮女神,象征家庭温暖与喜乐,常出现于古埃及墓室的壁画中)。同时,猫也与充满生命力的统治者代表形象、古埃及神话中法老之王阿蒙-瑞神(阿蒙神代表男子气概;瑞则是古埃及的太阳神,二者结合代表宇宙初始的创造力量——译者注)联系起来。在古代庙宇中,也发现猫的圣像符号,它们有时被当作祭献品,有的则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有时还会以反面形象出现。

猫的动物学起源

13世纪的百科全书编写者准确地记述了家猫的种种皮毛、眼睛、胡须和爪子的样子。文艺复兴时期动物学得到复苏,猫也成为经常出入社交界的动物,瑞士的医学家和自然学家康拉德·格斯纳就在他的《动物学历史》中写道:“猫是一种居家的驯良的动物。”与此同时,格斯纳也强调了猫对于健康的威胁:猫身上的绒毛有可能诱发哮喘,它的呼吸尤其会制造有害气体。

“猫的时代”的来临

13世纪以前,我们很少能够在动物寓言以外的书籍中看到猫的形象,到13世纪以后,猫才更多地出现在图书的页边插画中。《伊索寓言》中猫与猴子作为共同作恶的伙伴一起出现,但后来最常与猫“同台”的则是老鼠。猫鼠之争的主题在15世纪开始慢慢变得经久不衰。比如在17世纪再现1640年“阿拉斯之围”的版面中就能找到这一主题。但有些时候,它们也单纯地代表着母爱。比如伦勃朗的版画《圣家族与猫》(164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