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捷龙一号成功首飞,国家队强势进入商业发射市场( 七 )

他解释道,众多商业卫星公司逐渐发展成熟带来了大量的发射需求,但目前可供商业使用的搭载量还太小。首先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射能力尚未形成,国家队火箭能够提供的搭载量也非常有限(包括了小型固体火箭和中型液体火箭),这就侧面增加了商业卫星的发射成本。

其中,经济成本是一部分,火箭发射机会不足让卫星公司难以灵活进行选择,导致排队时间需要等上数个月甚至超过 1 年时间,这带来时间成本的增加。夏东坤认为,这抑制了当前的商业卫星发射需求。

因此,不管是国家队或是民营企业,整个行业发射能力的提升能够降低卫星发射的时间、经济成本,便能够刺激产生更多的火箭发射需求,带来的市场增量对民营火箭企业来说也是受益的。

而关于国家队和民营企业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他认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由于航天体系的原因,国家队和民营企业在火箭供应链选择上有巨大的差异。其中国家队火箭更多在国企内部选择相应的配套,而民营企业在供应链选择上的灵活度更高,两者各有特点、各有侧重,目前还难以区分高下。

但相同点在于,由于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数量较少,不管是国家队还是民营企业,相关的火箭供应尚不成熟。只有当固体火箭的数量大幅上升,刺激背后供应链逐步成熟,到那时,两种截然不同的供应体系才能够显示出各自的优缺点,也才能据此判断究竟哪个供应体系能够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火箭产品。夏东坤估计,走到这一步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