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一条深圳河,香港为何没互联网公司?( 三 )

搁浅的硅港计划

香港科技产业的发展迟缓,很多人会归咎于世纪之交的“硅港计划”失败。

1998年10月,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科技兴港,要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议在香港兴建名为硅港(Silicon Harbour)的电子技术开发区。

隔着一条深圳河,香港为何没互联网公司?

在那个年代,东亚承担欧美国家转移出来的芯片、半导体生产需求正成为主流。台湾知名的“新竹科技园”大约也是在同一时期建成。当时有数据表明,该项目到2008年有望为香港新增近20万个就业机会和300亿港币的生产总值。

但这一项目却迟迟没能推进,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在批地上话语权很低,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美国限制半导体制造设备向香港的出口。加之2000年出现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承担金融职能较多的香港更加明显的感受到了相关波动,也留下了更深刻的阴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