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落脚点 挥师向陕北(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二 )

红军经过榜罗镇文峰村时,李丙申老人只有5岁,后来多次听父亲讲起当年的场景。“当时,国民党造谣‘红军烧杀抢掠’,有人告诉父亲‘红军来了连你家门板都会拆走’。”李丙申说,当时很多村民都逃进了山里,但父亲决定留下看家。

出乎李丙申父亲意料的是,红军军纪严明,从不拿百姓财物。看到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小红军,李丙申的父亲于心不忍,主动把家里的荞面馍馍塞到他们手里。

“我家有个院子,红军在我家吃饭。桌子不够,他们就从邻居家借,吃完饭就还回去。”李丙申说,红军临走前,母亲烧了一夜开水,挨个灌到战士们的水壶里。

李丙申家当年还和红军做过一回“交易”。“红军用的锅,锅底很厚,烧水做饭很费时间,想和我们换锅,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换完锅,红军硬给父亲塞了钱。”

在榜罗镇休整了三天两夜后,明确了落脚点的红军继续前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七律·长征》,榜罗二三年级的小孩子都会背。”榜罗镇会议纪念馆讲解员范科惠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