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鸡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关键技术( 二 )

2 日常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

2.1 环境管理

首先 , 要加强密度控制 , 合理控制鸡舍密度 , 可以有效防止疾病 , 为鸡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冬季以及早春时节 , 养殖密度可以稍大一些 , 夏季和秋季 , 养殖密度应小一些 。 一般 0-2 周龄 , 每平方米养殖 30 只为宜 , 3-4 周龄 , 每平米养殖 20只 , 5-6 周龄 , 每平米养殖 15 只 。

其次 , 要进行定期消毒杀菌 , 一般每隔 5-7 天进行彻底消毒 , 避免不同日龄和不同批次的鸡群相互交叉感染 , 要保持养殖场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 及时将鸡群的粪便清扫干净 , 选择强力消毒灵、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百毒杀复合酚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使用消毒剂时要对消毒剂进行稀释 , 保持浓度适中 , 一般现配现用 , 一次性用完 , 不宜长久存储 。 消毒时使用喷雾器进行喷洒消毒 , 喷头与鸡体之间的距离保持 50cm为宜 , 喷雾时喷头向上 , 然后逐渐喷雾 , 每天早上晚上各消毒一次 。

第三 , 温度控制 。 尤其是秋冬季节 , 很容易爆发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 冬季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差异较大 , 疫病发生率高 , 鸡舍内应该保持较高的温度 , 防止因为气温较低 , 雏鸡相互堆积挤压致死 。 冬季由于要对鸡舍进行密闭保暖 , 所以还需要加强通风换气 , 保证鸡舍内的温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内 , 不能忽高忽低 , 气温差异较大还可能导致鸡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 。 由于本地冬天气温很低 , 为了防止雏鸡冻伤 , 在雏鸡进入圈舍之前要对圈舍进行预热 , 防止环境太冷对雏鸡造成危害 , 鸡舍内的温度通常维持在35℃左右 , 并且适当开窗通风 , 保持圈舍内部空气清新 。 随着鸡群日龄逐渐增大 , 可以加大通风效果 , 保持鸡舍空气新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