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未达退市标准 ST康美造假为何只查了三年?( 二 )

财务数据追溯调整的时间,对ST康美来说,显得至关重要。根据证监会认定,ST康美财务造假时间,锁定在2016年至2018年。但其造假行为,是否就始于2016年,却仍是未解之谜。自从2009年以来,就有财务专家、第三方机构,强烈质疑其财务造假,前后持续十余年而未平息。

用了何种手段造假

根据ST康美披露,证监会认定的其财务造假,时间集中在2016年至2018年,具体项目则包括营业收入以及营业利润、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三个大的会计科目。

从金额来看,造假最多的科目是货币资金。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ST康美虚增货币资金占同期净资产分别达到76.74%、93.18%、108.24%;2016年、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89.99 亿元、100.32 亿元,2018年则为16.13亿元。

对于ST康美货币资金、营业收入造假的手法,证监会也有所提及,即涉嫌通过仿造、变造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通过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等方式,进行虚增货币资金。

“真正目的可能不是为了虚增货币资金,而是为了虚增收入,目的在于虚增利润,从而达到提升股价的目的。”华南某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分析称,虚增的货币资金,是虚增收入、利润的“副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