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国腐败案:茅台酒审批权成摇钱树 大搞政治攀附( 三 )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打着“地方特产”的幌子,利用管辖范围内的名贵特产和特殊资源谋取私利,实质是以权力介入其中,将“地方特产”作为媒介和资本,大搞利益输送。

长期以来,茅台集团在特许经营之外,还存在一些机关单位领导签批就能购买的“后门酒”。一些领导干部或亲属拿批条、配额来卖“飞单”,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倒卖给“酒串串”,快速变现、一本万利。

去年7月,中央第四巡视组向贵州省委反馈巡视情况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用茅台酒谋取私利等问题。贵州在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

“茅台集团好好的,每年都在盈利,搞专项整治会搞垮茅台,会影响茅台股价稳定,甚至还会阻碍全省经济发展。”“‘刀刃向内’破坏了‘一团和气’的氛围,影响员工工作激情,自曝家丑,会影响茅台酒和贵州形象。”……在开展整治之初,少数领导干部存在认识误区。

面对杂音,贵州省委组织召开“全省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警示教育会议”,统一思想、坚定立场。该省组建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市(州)党委、省国资委、茅台集团等重点地区、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茅台集团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出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确定专项清查、深化茅台酒营销体制改革等7项重点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