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罗敏,孤独的罗敏( 三 )

2004年从江西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 , 去巴基斯坦给波导卖了一年手机后 , 决定要去考研 。 转身揣着2000元就去了北京 , 花600元租下北大南门一张床位 , 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进行冲刺 。 可是 , 考研期间他却频繁“溜号” , 半年时间听了200多场企业家们的讲座 , 每次都要坐在第一排 , 哪里还有充足的复习时间 , 自然与北大无缘了 。

但这并不是他落榜的主要原因 , 因为他在听讲座时每次都要问嘉宾两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创业?你觉得创业是不是要等时机成熟 , 比如考研成功或者毕业之后才创业?”马云、李彦宏都是他的提问对象 。 在得到“创业要趁早”的答案后 , 考研镀金已经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了 。

13年后 , 罗敏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 , “如果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 那么北大这段‘蹭讲座’的经历可以说帮我开了天眼 。 ”考研只是人生众多选项中的一个 , 可选可不选 , 而创业是人生中的必选 。

2006年 , 罗敏加入的第一个项目是几个北大毕业生创办的“底片网” , 那时Facebook在国外刚兴起 , 社交产品正在风口上 。 在国内 , 做得最好的是王兴的校内网 , 罗敏和合伙人也做起了校园SNS , 靠着发传单找兼职 , 每个兼职扮演10个美女 , 在网络上通过女性账号吸引男性用户 , 再逐渐吸引真实的女性用户 。 罗敏曾说:“这是刚需” 。 然而 , 一年时间 , 罗敏把50万资金烧完了 , 项目不得已终止 。 罗敏对这次失败总结称:“王兴的团队有更多试错经验 , 也有更多的准备 。 ”

推荐阅读